南美白对虾这几年经常有反馈说长不大,饲料比普遍高,有一些极端的例子,饲料比居然到达1:5以上。对这长不大说法目前也非常多,这些说法既有江湖的传说,也有庙堂之专业探讨,好像比较主流的是感染了某些寄生虫和种苗的原因。到底长不大的原因是不是就是这些原因?由于庙堂上专业性的说法在对虾养殖历史上出现了不少的偏离养殖的实际,所以形成了对虾养殖业中养殖户对庙堂之语有自己看法的特殊现象。这里只是从养殖过程中,对养殖过程中有限现象进行收集、归类,并非理论探讨,所以这里所说的并非在判断是什么原因导致对虾养不大,更加没有在判断到底那个原因是正确的。
在华南地区的养殖区域,对虾养不大,从表面看有许多原因,养不大并非是仅仅由于出现某一种寄生虫或者微生物所导致的。
养不大常见的原因有:
一、先天性原因
先天性原因,从投苗那天起有时候就已经决定了养殖的结果。
1:一种生物的生长速度及体重限度和生物的品种是有关系的,这一点从我们日常的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句话可以理解到。所以想要虾大的快,就必须按你的养殖条件、养殖方法选好相应的苗。不可否认,有一些滥竽充数的品种的确是让养殖户对养殖结果失望的原因,这就是华南地区我们经常听说的“铁苗”的故事。
2:也可能与这种生物的幼年期的健康程度、发育是否良好有关系。如果这种生物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生理缺陷,那么在它们以后的养成必然会需要额外付出代价。
我们经常说的转肝就是对虾可以直截了当观察到虾的消化系统发育程度优势。
下面是一个实际例子:
2014年8月12日:珠海斗门网友早上巡塘发现部分对虾肠道细、肝萎缩。9点在增氧机底部有50多条死虾。壳比较薄。见下图:当天中午随即采取针对性措施。
8月14号,对增氧机底部饲料台发现死虾14条,对虾活力、吃料相对好一点,肝的边缘也相对清晰,见下图
8月15 日,饲料台的虾活力明显高了,吃料有恢复。肝开始恢复,边缘开始清晰但没有完全好。增氧机下面饲料台死虾只是看到到一条。见下图
二、养殖的环境因素
养殖的环境有时会明显影响了养殖的饲料比,生长速度。
1:最为常见的是溶解氧不足,尤其是底部溶解氧不足对底栖的对虾影响更大。这可能是增氧系统比较完善的高位池养殖比土池养殖的生长速度相对高的其中一个原因。
人工养殖对虾的过程和一切生物的新陈代谢一样,就是把饲料蛋白质等等营养成分同化为对虾机体蛋白的过程。所谓的新陈代谢:就是指生物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过程。生物一方面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摄取能量和物质(吃饲料),通过一系列生物反应转变成自身组织成分(即所谓同化作用);另一方面,将原有的组成成份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分解为简单成分重新利用或排出体外(也就是排便,即所谓异化作用),通过上述过程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从而达到长大的目的。
在这个新陈代谢过程中,生物机体内所发生的如消化、吸收、活力、长大等等生化反应和有机物在自然界燃烧产生能量(热量)本质是一样的,都需要消耗相应的氧才能够完成,只不过生物的代谢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新陈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的特点是:反应在常温、常压、pH在近中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逐步完成进行。
所以当水体的溶解氧低,不能够满足对虾新陈代谢的需要的时候,当生物机体体内的常温(干扰因素:低温或者太热)、常压(干扰因素:天气闷)、pH在近中性(干扰因素:底泥酸化、受惊、缺氧引起有害代谢物积累中毒或者其他中毒)的条件受到干扰的时候、生物机体内的酶受到抑制的时候,对虾就很难按正常速度生长了,大得慢的现象就在所难免了。
这种现象在过度养殖的池塘经常看到,如广东的台山有一些地方是基本没有歇塘的机会,使到池塘底部的淤泥年复一年的积淤。外水源明显富营养化。这种条件的池塘经常是亚硝酸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超标,意味着水体的溶解氧已经不能够满足氮循环的需要了,同样也可能满足不了对虾正常的新陈代谢的需要。
我们还要要注意的一条是:长期的无氧、低氧代谢自然会产生异常的代谢产物,这种情况会不会产生有害代谢物的积累?这些积累会产生什么生理影响?这些影响和白身、瘦身、容易惊跳、脱壳不遂有没有关系?是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就把这些现象归类为“应激”?
2:底部恶化
底部的恶化带来的有害微生物代谢物、寄生虫感染几率、有害指标超标也明显的干扰了生物的正常生长速度。
3:水质的亚硝酸盐和缺氧对生长的影响机理和缺氧差不多,氨氮超标将会引起氨中毒干扰了生物的正常新陈代谢。
4:养殖区域的气温
南美白对虾是一种变温动物。也就是说,水温是多少,南美白对虾的体温随之就要变化到和水温相应的体温。南美白对虾适宜在温度18~32℃生长,但是作为变温动物,南美白对虾在低水温的时候,由于体温的降低,机体会出现体内的所有酶活性、激素分泌下降,从而引起对虾的身体代谢慢、消化酶分泌少,少吃或者不吃料。脱壳素分泌不正常,换壳受影响,生长速度自然受影响。当水温高于35℃同样会干扰了对虾的新陈代谢,影响了其生长速度。对虾的最佳生长温度为29.7℃,生长能和呼吸能的变化主导着对虾的能量收支模式,随温度升高生长能占摄食能的比例逐渐降低,而呼吸能比例则逐渐升高,表明:对虾在适宜温度下获得的较高生长率主要归因于较高的摄食量和食物消化率.
三、营养因素
营养因素是明显影响生物新陈代谢的重要因素,营养因素的影响也就是是否出现了营养不良(营养缺乏症),所谓的营养缺乏症是指生物有机体由于摄入营养素不足,如维生素缺乏、蛋白质缺乏、微量元素不足而引起各种疾病症状。人类自从把学会把食物分部位食用、学会经过烹饪后,就开始出现了营养缺乏症的伏笔,如把水稻去壳而食就可能导致脚气病,把动物去内脏而食就可能导致夜盲症等等。同样的,如果我们不能够提供真正的全价营养饲料,很难提供足够生物饵料的人工对虾养殖也可能出现营养缺乏症,尤其是一些功能性的特殊营养素的缺乏症,这样子就会影响了对虾的生长速度。这几年主要常见的有:
1:营养不良或者其他因素引起换壳不遂:
甲壳类生物的生长是一个非连续性过程,南美白对虾的生长与变态发育总伴随着幼体或成体的换壳来进行的。因此,换壳不仅是南美白对虾发育变态的一个标志,也是个体生长的一个必要阶段。没有换壳就没有对虾的生长,也就是说,不换壳虾就长不大。对虾的换壳包括退壳和恢复壳硬度两个过程。退壳阶段主要受到对虾体内内分泌的脱壳激素调控,而要合成这些控制对虾脱壳的激素,就需要对虾首先能够从食物里获得脱壳素前体的这个营养素,对虾才能够有充分合成、分泌脱壳素的营养基础。会明显影响对虾生长速度的换壳不遂除了和环境、疾病有关系外,和某些饲料营养有没有关系?
换壳不遂的虾
2:营养缺乏症中的消化系统的发育不良同样是影响对虾生长速度的明显因素。
对虾消化系统
人工养殖的对虾,每天的恒定摄食量比较天然的条件多,摄食的营养素以三大营养素为主,消化系统中的肝必需营养素可能相对少了。肝脏在蛋白质的分解和合成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生物机体的一般组织细胞都会合成自己的蛋白质,但肝脏除了合成自己的蛋白质外,还需要负责合成大部分的循环系统的蛋白。据估计,肝脏合成的蛋白质总量占全身合成蛋白质总量的40%以上。因此:在生长速度相对快的对虾人工养殖里,如果对虾日常摄取的食物里,相应的肝强化营养素不够满足肝的需要,同时全价营养的天然饵料又不够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肝胰脏的发育不良。而肝胰脏是生物新陈代谢中蛋白质代谢的主要器官,一旦发育不良会明显的出现大得慢。
下图是同一个池塘捞出来的虾,从表面看,就可以看到肝胰脏和体长有一定的关系。
3:饲料蛋白质、脂肪、淀粉(碳水化合物)等三大营养素的比例和含量、质量。
这三大营养素是生物生长的基础供能营养素,其在生长过程中在体内各有其特殊的生理作用,但相互之间又产生影响。
碳水化合物类、脂肪在很大程度上可相互转化,并对蛋白质的利用具有节约作用,但是碳水化合物类、脂肪无法取代蛋白质或者与蛋白质互换。 所以这三类物质在总热能的供给中应有一个适当的比例,尤其对葡萄糖等等单糖利用率不高的对虾,每一样营养素的缺乏、质量不良都会影响生长速度。通常认为:对虾要求蛋白质的在供能营养素中比例多认为38~42%为好,尤其在苗期,相对需要量越大越好。蛋白质是构成机体和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 ,是生物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生命活动中参加了激素合成、氧的运输、酶等等一切新陈代谢的过程。
所以对虾的日常管理中:优质、足量的蛋白质供应是必须的。我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确发现过:有一些饲料养殖的对虾会长的很慢,甚至在2004年上海有一个品牌的饲料居然在大面积、不同的养殖条件、不同的种苗导致投喂了120多天对虾还在200条左右的规格。在这么大面积、不同的养殖条件、不同的种苗中引起同一种状况就不得不对饲料引起疑问了(后来经过相关部门的介入调查,的确发现了鱼粉原料氮含量和氨基酸含量不符合的问题)。
如何衡量一种饲料的蛋白质是优质蛋白质?这主要从蛋白质的氨基酸谱来判断。不过在日常的生产中好像感到:南美白对虾对必需氨基酸的要求好像没有目前的报道那么严格。
4:养殖过程中不良习惯导致的营养不良。
经常习惯性每天喂中药、习惯性无依据的拌喂某些单一的营养素或者其他东西,干扰了饲料营养素的吸收。
四、对虾摄食了有害物质
对虾摄取了一些有害物质(青苔、不良的藻等等),影响了对虾营养吸收和肝损害( 也可以说中毒 ),导致了对虾越养越小的现象。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100-150条/斤的规格。
吃了不良藻的虾
发现青苔应该马上处理
五、感染了肠孢子虫、纤毛虫等寄生虫。
根据感染了不同的寄生虫,可能会引起换壳不好、并发症感染其他微生物、干扰了正常的营养吸收或者直接伤害到消化系统的肝、肠道或者呼吸系统的腮等等不同的症状,从而引起对虾生长减慢。
水体有寄生虫的暴发,主要原因之一是水体或者底泥的有机物含量太高了。
我们在台山广海对300亩土池进行了取样发现:绝大部分池塘表层的底泥,经过600℃的灼烧,失重率基本上超过了50%(底泥只是经过风干,没有达到恒重,所以这个数据不准确,应该超过50%)。可想而知,这些底泥的污染积累的严重程度到哪了,所抽样的虾感染纤毛虫也非常严重。由于诊断的方便和简易,珠三角看到的纤毛虫对生长速度影响的例子比较多,从养殖户的直观也看到,控制了纤毛虫次日对虾就马上换壳了,体重很快就上去了。
对于寄生虫的感染,我们要做到预防为主,预防的具体措施主要是:让水体和底泥不要太肥,减少寄生虫繁殖的物质基础。
六、滥拌喂抗生素等
养殖过程中无目的的拌喂抗生素、某些中药,甚至过分习惯性拌喂某些单一的营养素、微生物,都有可能干扰了生物的正常新陈代谢,降低了生长速度。
在生产过程在,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神秘的传说,谁谁天天拌喂某些东西所以谁谁出现了奇迹。对于这些传说,最好是能够根据自己的养殖条件,去伪存真的吸收别人的好经验。
七、其他因素。
1:光照强度。
2:水体的限制营养素:如钙、镁、磷和其他微量元素的量和比例等等。
3:套养的品种、套养的时机等等。
4:养殖的密度。
5:投料的合理性。
6:气候、土质、外水源条件等等自然因素。
7:水体pH等水质条件。
摘自中国水产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