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7月,沅澧大地荷花竞放,稻穗飘香,一车车对虾开始外销。
流火7月,常德这片丰腴的土地,收与种相互穿插,赋予这个时间节点最动人的篇章。
对虾,南美白对虾,在洞庭湖水滋润下,在常德勤劳儿女的精心“孵育”下茁壮成长,以澧县为中心,辐射湖南湖北,逐步影响全国,成为中国淡水对虾养殖的区域,展示着无限美好的丰收前景。
当一车又一车对虾“走南闯北”,一只又一只对虾跳上我们的餐桌时,我们应该怀着感恩之心,感谢精明的常德人率先突破了淡水对虾养殖的难关,书写了中国水产养殖的神话;感谢市县两级畜牧兽医水产管理部门的强力推动,让这“星星之火”红遍大江南北,为常德现代养殖业的发展书写出辉煌灿烂的篇章。
对虾进入丰收季,全国刮目看常德。
“盐改淡” 环境摆在第一
2010年,澧县福民水产合作社,成功突破对虾淡水养殖技术难关。
2013年6月,“官垸对虾”商标顺利注册。
2014年,“官垸对虾”参加全国农业创业创新大赛,一路杀进决赛,在与2000多家企业合作社竞争角逐中,最终取得了第20名的优异成绩。
常德的对虾养殖,在全国名声鹤起,有三个直接原因:第一,标志着海虾淡养取得了突破,具有核心竞争力;第二,养殖技术一流的养殖户,每亩平均纯收益在7000元左右,高产户突破万元大关,这与传统家鱼养殖每亩2000元上下收益相比,形成强烈反差;第三,市场前景广阔,几乎处于“皇帝女儿不愁嫁”的状态。
对虾淡水养殖,专家教授多年攻关,那张“窗户纸”,让常德澧县的一群泥腿杆子捅破了!如何抢占全国制高点?如何让常德广大养殖户借机发财?如何有序稳妥推进对虾养殖事业发展?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局长谢朝君心潮澎湃,夜不能寐,决心以此为契机,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借势推动常德养殖业的转型升级。
去年5月,市委、市政府明确,把对虾产业发展作为水产支柱产业、农业高效产业。
去年7月9日,副市长朱晓平专程调研对虾产业,视察澧县官垸对虾养殖基地,责令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制订发展规划。
去年8月,《常德市南美白对虾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出台,常德开始建设10个对虾标准化养殖示范园,完善各种配套政策,初步健全苗种供应、养殖、加工和流通产业链条,将常德打造成为全国第一个内陆海虾淡水养殖基地。
对虾(又名南美白对虾),作为虾类大家族中的一员,既能在淡水中生存,自然界中是在海水中生长。特别是育苗初期,的确需要水体中有一定的咸度,需要有一个逐渐淡化的过程。有些养殖户,看对虾本是海中生长的动物,想当然购卖食盐调节水体,长此以往有可能造成土地盐碱化。
第一大共识:不准池塘加盐,从头开始防止珍珠养殖一样的水体污染,从源头防止对环境造成损害。
畜牧兽医水产局组织精兵强将,迅速起草《南美白对虾淡水池塘健康养殖技术规程》,出台《关于加强南美白对虾养殖监管的通知》,对各地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涌现出的“师傅”进行培训,约法三章,禁止养殖过程中用盐,禁止使用不安全兽药,禁止饲料中违规添加其它成份。
突击核查、重点突查、专项检查,市县两级主管部门忙得不可开交,盯得紧,管得严,效果自然十分显著。
7月2日,记者听到了几句精彩对话。“‘盐’师傅,今年你又用了多少盐?”在澧县北明湖一处对虾养殖基地,谢朝君突然发问。
“谢局长,我真的没有用盐了,发现不用效果还好些,又节约了成本……”养殖大户黄维明拍着胸脯保证。
除了水泥“孵花池”中还允许少量用点盐,对虾池塘养殖过程中的用盐状况,在常德已经彻底扼制,并正在全国各大对虾养殖基地推广。
“单改双” 池塘潜力无限
敢于创新,是常德人魅力的具体体现。
对虾养殖,对环境要求极高。以往大致情况是:年底或者开春时晒塘消毒,6月下旬或者7月上旬投放虾苗,11月上旬销售完毕,每年只养殖一季。
去年开始,市畜牧兽医水产局相关专家与常德家华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昌等商议,在澧县开始进行“一年两季”养殖试点。
为此,张建昌投资50多万元,改建7个高位池,上面搭建温棚,池中配置温度传感器和池水含氧量传感器,池底兴建排污管。提前投放虾苗,4月底室外温度升高后,再将虾苗转移到大塘中。
6月26日,张建昌养殖的对虾,已经有5个头大小(行业语,代表一斤对虾的个数,如8个头,一斤约80只左右,4个头则一斤只有40只上下),外地来的客商,已经等到池塘边,开秤价每公斤52元。7月8日,张建昌一户已经销售1.05万公斤。
张建昌告诉记者,池塘中的对虾销售后,马上投放第二批虾苗,10月下旬又可以上市一批,一年养殖两季,而且少晒一次塘,相对成本下降不少。
有些养殖户另走捷径,利用对虾孵化池繁育黄牯鱼等特
色水产鱼苗,第一季对虾上市后,尝试养殖名优鱼类,期盼有更好的收成。
夏群菊,澧县某医院退休职工,别小看这名阅历丰富的女同胞,最大特点是肯学肯钻肯尝试,这几年养殖对虾,还没有失败过,只要谁前去取经,毫无保留地告诉同行。
4年前,听说养殖对虾有钱赚,夏姐拜张建昌为师,用7.5亩池塘做实验,养殖方式对路,价格卖得又好,纯利润有12万多元。这一下提高了她的兴趣,不断扩大养殖规模,2013年50亩,2014年80亩,今年猛增至220亩。
7月2日,记者一行来到她的池塘边观看,对虾大约在6个头左右,估计7月中旬可以上市。她聘请了8名技术员,坐在塘边简易卧室,打开电脑,每一个池塘实景“尽收眼底”,原来她的养殖池安装了摄像头。她坦言,这几年她对对虾养殖摸索了一些独特心得,可以和广大养殖户分享:一是提前增氧,这是养好对虾的关键;二是巧妙配水,许多养殖户水体配置不好,要么过肥,要么太清,导致养殖对虾失败,她探索出从“成熟”池塘中引水配水的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常德,像这样的敢于探索的养殖户,可谓不胜枚举。为集思广益,让其它养殖户少走弯路,畜牧兽医水产局及时召集相关人员,进行“诸葛亮”式会商,总结成功经验,消除习惯误区,培训核心成员,常德对虾养殖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产与销 “架设”市场桥梁
销售,永远是产业发展的龙头。常德对虾尽管俏得很,容易销,但“刀把子”握在别人手里,自己缺乏市场话语权。
常德对虾养殖面积,实打实已经发展到1.8万亩,产量大增,市场如何,需要未雨绸缪,需要提前布局,防范今后可能的市场风险。高歌猛进之时,市畜牧兽医水产局高招迭出,提前布局,一个目的,让对虾这一优势产业实现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
2014年11月,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一拍即合,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共同开展对虾养殖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示范,共同实施对虾养殖科技推广项目,加强水产业科技对口帮扶和信息交流。
以澧县福民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安乡、鼎城、汉寿、西湖、西洞庭等地选好对虾养殖带头人,组建对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分社,共同保证苗种质量,及时指导养殖技术特别是养殖过程中环境调控关键技术,有序规范市场销售行为,做到全市一盘棋。
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技术培训、园区建设、苗种淡化、品牌开发、市场对接、产品推介等对虾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福民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罗德军牵头,建设完成2000吨级速冻加工厂一座,能够解决6000亩养殖面积对虾的速冻冷藏。
重生产,轻销售,是常德农业最明显的短腿,一开始对虾产业也没有跳出这个怪圈。每一次培训,每一次现场指导,每一次实地检查,谢朝君对工作人员都有一项要求,必须督促鼓励常德的养殖大户和销售能手,自己找市场,逐渐了解市场风向标。
这里有个有趣的真实故事。
以前,常德的对虾,都是外地贩子来塘采购,价格多少,他们说了算,养殖户觉得有钱赚,就心满意足了。有一天,下雨,安乡黄山头镇寺溪湖对虾养殖户向清平没事,带着妻子去拜访师傅张建昌,不知道怎么就聊到销售上来了。张建昌鼓动向清平:“你鬼精鬼精的,能说会道,又会开车,不能自己去销一点试试?”“我是一张小车,哪门好拖出去销哟。”“开始销得蛮多吧,就用小车尾箱拖几百斤看看。”“那要得。”
大雨之后,池塘水满,张建昌摇摇头:“水太深了,这要搞台抽水机来,把水抽走一点。”向清平开玩笑:“对虾生长在海里,几百米深的水,那会淹死?”“不会,水里的东西怎么淹得死……”突然之间,张建昌明白徒弟在调侃自己。两个人立即行动,向池中丢下捕虾回笼,4个人一起拉(含张建昌老婆),起了接近400公斤对虾。向清平一鼓作气,将车开到岳阳,找了一位销售户,开价每公斤50元,立即成交。对方特别声明,岳阳只能销他一家。
开车回来的路上,向清平突然发现后面有车追赶,以为是“吃黑”的,猛踩油门,从岳阳开到湖北石首市境内,后面的车才逼停他的车。意想不到的是,对方说明来意,看见他卖对虾,为联系业务才追赶的。向清平说:“不行啊,我答应只卖他一家啊。”“这有什么啊,你明天换台车不就行了。”
这一发不可收拾,销售赚的钱比养殖要多,现在向清平自己已经购置箱式货车4台,妻弟、侄子等购车3台,形成了以岳阳、荆州、武汉等地为主的销售网络。像向清平这样的销售能手,常德境内越来越多,成为支撑对虾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产业无限,市场无限。今天,常德养殖的对虾,已经风靡省内外,常德的养殖骨干,养殖基地已经开拓到贵州、湖北、四川、广西等地,所有这一切,主管部门强力推动功不可没。